為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增強黨員黨性修養,永葆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純潔性,8月16日至19日,農投公司黨委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到保山市施甸縣大亮山楊善洲林場、騰沖國殤墓園以及滇西抗戰紀念館開展學習教育活動。
17日上午,全體黨員干部進入楊善洲林場,按照解說員安排,認真有序的開展四項活動。一是到楊善洲墓園,向楊善洲同志敬獻花圈,默哀鞠躬致禮,列隊敬獻鮮花,緬懷這位深愛大山,一生為民務實清廉的好干部。隨后,全體黨員干部在楊善洲墓前,面向鮮紅的黨旗,莊嚴地舉起右手,重溫入黨誓詞,提醒黨員同志們始終牢記使命。二是參觀楊善洲事跡展覽室,一幅幅畫呈現了楊善洲擔任地委書記工作時的情景,一個個事例再現了楊善洲一輩子按共產黨人的覺悟辦事,他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不辭辛苦,兢兢業業,克己奉公,為黨員干部樹起了一座豐碑。三是參觀國家領導人、省委領導對楊善洲同志題詞和記載著楊善洲同志一心為民的一些小故事的碑林,激勵每個黨員要以此為鏡,做親民愛民的模范。四是參觀了拐杖樹、黨徽樹和楊善洲在林場工作時住了近10年的舊窩棚,感受著老書記曾經的清貧生活和數十年堅持不懈的奉獻。楊善洲同志用畢生精力踐行一名共產黨員的錚錚誓言,忠貞不渝地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一輩子不為權力所累、不為地位所累、不為名利所累、不為私情所累,始終保持清正廉潔的公仆本色。
18日,懷著對英烈的無限敬仰之情,全體黨員干部參觀了國殤墓園。墓園是1945年為紀念抗日戰爭時期中國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攻克騰沖戰斗中陣亡將士而建的。走進國殤墓園,首先見到一座醒目的石牌,上面寫著“國殤墓園”題字。沿著石板鋪成的甬道向南走,便是忠烈祠。忠烈祠正門上懸掛著國民黨元老、大書法家于右任書寫的“忠烈祠”匾額,祠堂的內外立柱上懸掛著何應欽及遠征軍二十集團軍將領們的題聯等;祠內正面為孫中山像及遺囑;祠內還有辛亥革命元老、愛國人士李根源先生寫的《告滇西父老書》,兩側墻體上鑲嵌著陣亡將士題名碑石20余方,共9618人。忠烈祠左側,是騰沖戰役陣亡的19位盟軍戰士墓;右側有20名遠征軍校級軍官墓、寸性奇陸軍中將墓;還有一個園中園,里面樹立著中國遠征軍抗日將士紀念碑,并安放著若干個為國捐軀的烈士墓碑。忠烈祠后面,就是掩埋著3千多名烈士遺骨的小團山烈士冢群。小團坡頂是一座用騰沖特有的火山巖雕鑿的民族英雄紀念塔,塔身正書“遠征軍第二十集團軍克復騰沖陣亡將士紀念塔”,塔基是蔣中正提,李根源書的“民族英雄”四個大字。以紀念塔為中心,圍繞小團坡,以輻射狀把坡體分為六個等分,每個等分都代表一個師,仍按照戰斗序列整齊的排列在山坡上。墓碑上書陣亡將士的姓名和軍銜,整個烈士冢共立墓碑3346塊。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隨后,全體黨員干部參觀了滇西抗戰紀念館,館外矗立那鐫刻著10多萬名滇西抗戰的中國遠征軍、盟軍將士、地方抗戰游擊隊、地方參戰傷亡民眾姓名的“中國遠征軍名錄墻”。走進紀念館大廳,三尊巨大的雕像首先映入眼簾,居中的是遠征軍士兵,左右分別是盟軍士兵與當地民眾,分別象征著滇西抗戰勝利的主力遠征軍、盟軍強大支援與民眾后勤有力保障這三股力量。而在三面墻上,則嵌滿中國遠征軍使用過的各式鋼盔。紀念館內,歷史以各類實物、圖片、影像等多種方式進入參觀者的視野,那段悲壯慘勝的抗戰史在我們心目中變得真實清晰起來,深切感受著當年滇西軍民浴血奮戰的場景,熱血男兒在保衛祖國領土不被侵犯的愛國情懷,倍感今天的和平環境來之不易。
一寸山河一寸血,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2周年,而滇西緬北抗戰則是抗日戰爭中悲壯慘烈的全勝之戰,更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將外國侵略者驅逐出國門的雪恥之戰,將永載史冊、彪炳千秋。大家紛紛表示,要銘記歷史、緬懷忠烈、珍惜和平,警鐘長鳴,要向楊善洲同志學習,學習他信念堅定、敢于擔當、清正廉潔、為人服務,保持頭腦清醒,爭做合格黨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